close

墨子.jpg  

圖片來源:點這連結

 兼愛天下,需要堅韌剛毅的心去捍衛

 

(1)閱讀動機

  「找尋一個能讓自己人生持續下去的中心思想!」這句話總括了我的閱讀動機。因為我經歷到一段自己無法駕馭的工作經歷,進而發現存在於內心的脆弱。我曾想過,如果我要繼續待在原本的行業,簡單一點,就是將自己變得與那些人相同,就可以融入那個環境了吧?結果發現,其實我跟他們一樣,不管換到哪個環境,還是會遭遇到看似相同的問題,只是我們尋求解決的方法不同。最後,我選擇面對問題的方法就是,讓自己的「內心堅強」。

  在有這個想法之前,我的內心充滿著不安、矛盾,甚至為了自己的懦弱找藉口,問說這世上應該沒有人會去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吧?人的內心都很脆弱,又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逃避現實,每個人都有可能這樣做不是嗎?有了這個想法之後,發現自己的內心失去了重心,漂浮了起來,好像我不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一般。

  軟弱到一個極致之後,我開始自問自答,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些多方面的想法,發現自己是個看似有主見其實卻又容易受議論影響的人。說完,又在想那又如何呢?反正到這世上,幸運一點的人在很早的時候就找對了方法,做他覺得他能做的事情,而我也有機會像他們一樣。人阿!就是藉口理由一大堆,人心就是如此善變軟弱。但也有人知道人心的真實,卻還是奮不顧身的去解救人們,那個人就是〈兼愛〉、非攻的思想家,墨子。

 

墨子:救世的苦行者.jpg  

圖片來源:點這連結

 

(2)內容簡介

  選擇此書主要的原因在於,文章內容簡單易懂,作者將墨子所說的話,從文謅謅的古文轉化為白話文來顯現,相對於我們現在的人來看,並不會覺得艱澀乏味。雖然免去了翻譯古文的問題,但此書是作者對於墨家學說的詮釋,內容多少會有作者本身的主觀意見融入,但是拿來當作了解墨家思想的入門書籍卻是很恰當的。從書中的對話,可以讓你鮮明的想像出墨子的形象,就像他活生生的與你面對面談論他所提的論點一樣,這是此書的優點。

  墨子,戰國時魯國人,好機械發明。思想啟蒙於儒家,對孔子的仁義精神抱持尊敬的態度。可惜後期儒家學者逐漸偏離孔子的大義,反而拘泥於形式小節。墨子看不下儒者們如此捨本逐末,於是提出了我們現在所知的《十論》,以不同的論點來挽救那偏離大道的行為。「行義」是墨子認為最重要的事,所謂的「義」是指人們各盡其職並以全體人類大利為前提考量,那樣就是義。「兼相愛,交相利」加深了義的行為,也就是放下自己的私心,有力量的要去幫助別人,有錢財的要去資助別人,有道術的要盡量去教誨別人。(註1)墨子認為自己有能力向人們傳達他的理念,於此開始穿梭在戰事頻仍戰國時代,希望人們能先以「義」為考量。

  墨子是個實事求是的人,他認為能做到的事情就要去做,不要空口說白話。與其作一些華而不實、勞民傷財的事,倒不如多做一些簡單樸實又有助於民生發展的事情來的好。他擅長用簡單易懂的譬喻傳達自己的思想,就拿戰爭來說吧,他認為國與國之間的爭鬥,就像兩個孩子騎竹馬玩耍一般,被攻國自然會受到損失,但主攻國自己也會疲憊不堪,如此簡妙的闡釋戰爭的不可行,讓主戰者心服口服。(註2)此外,最令人稱頌的一點,在於沒有任何國家支持他的「義」行之下,他與他的弟子們也照樣勇往直前的行義。他們不要求回報,只希望人們在做事之前,能先想想這世界並不是倚強欺弱而是互敬互愛。

 

墨攻.jpg  

圖片來源:點這連結

(3)我所看到的感動

  墨子吸引我的特點不是像大家所述說的愛好和平。而是我覺得他這個人的思想非常多元新穎。好像也不應該這麼說,正確來說,他這個人太實際了,提出的論點都是從我們自身出發,利用譬喻來讓我們對於自身的行為做邏輯上的推演。墨子的《十論》當中,我對〈兼愛〉、〈尚同〉、〈節用〉、〈節葬〉、〈明鬼〉與〈非命〉印象較深刻,所以以下針對這些說討論。

  〈兼愛〉  人心的兩面,只是我們都選擇不去注意

  「兼相愛」,墨子認為人們放下自己的享受,互相關懷,互相幫助,如此的「互相」,就不會產生損害的事情。但是重點在於除了「兼相愛」之外,還必須「交相利」。我認為墨子其實也知道,要一般人做到付出且不求回報,是不太容易的。為了能落實兼愛,讓大家都可以接受愛人如愛己的想法,利益上的考量是需要包含在內的。當然,利益有可能是物質上亦或是心靈上的回報。

  有人認為兼愛的實行是有難度,但墨子認為人們其實本身是可以做到兼愛的,只是人們不知道那是兼愛。於是他舉例說明,假設你有兩位朋友,一位是無愛的別士,另一位是有愛的兼士。

  別士說:「我怎麼能把朋友看做我自己,將朋友的雙親看做我自己的雙親呢?」

於是看到朋友飢餓的時候,不給他飯吃;寒冷的時候,也不給他衣服穿,只要朋友遇到困難,需要他幫忙時,他都袖手旁觀。

  兼士則說:「我想高尚的人,必須將他的朋友看做自己,將朋友的雙親也看做自己的雙親。」

看到朋友飢餓時,就給他飯吃;朋友寒冷時,就給他衣服穿,朋友需要幫忙的時候,就會主動去幫助他。(註3)

  假如你是位軍官,大戰在即,你被國家派出去打仗,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能回來,但是你還有家人要照顧,請問你會選擇誰照顧你的家人呢?是別士呢?還是兼士?

   平心而論,我們自然都會選擇對自己有較多幫助的兼士。但弔詭的是,我們無法放下自己的私心,怕自己吃虧的心態影響,而使自己成為沒有愛的別士。

 

  〈尚同〉  國家成立的目的,人與人之間的平衡

  如果沒讀到墨子對國家體制的見解,我也不會去想「國家」這一詞對自身的影響。原來,自己非常的幸運,剛好出生在這國家,能過著很平凡安逸的生活,認為生活在這國家是理所當然,自然而然不會去在乎有關國家的事情。其實國家就像空氣一樣,雖然我們看不到,但卻是充滿在我們周遭的生活必需。

  有沒有想過,在國家體制成立之前,人們是如何生活的呢?

  墨子說:「有一個人,就有一種意見;有十個人,就有十種意見。」

  大家各持己見,認為自己的想法是最好的,於是開始鄙棄他人,各掃門前雪,不互助合作,自私自利的結果,使生活無法進步,日子過的非常艱苦。

  那要怎麼解決這問題呢?

  就有人想到,找一個公平公正的人,制定大家共同認可的是非標準,大夥一同遵守,問題不就解決了嗎?

  於是人們找賢明的人當領導者。

  領導者對人們說:「從今以後,好的壞的事情都要向上稟報,好壞標準要以上面制定的為基準,大家共同遵守;上面做錯事要加以規勸,下面的如果看到上面有過失而不勸誡,卻向下結黨營私不和上面協同,這是上面有所懲罰的,百姓所詆毀的。上面是根據的下面的回報與作為來制定賞罰的。」於此,國家制度就此而生。(註4)

  相信賢明者有能力帶領大家走向美好的未來,所以我們拋下自己的成見,跟隨賢明者的智慧,是我們造就了「國家」;為了達到一視同仁的公正,賢明者為大家制定出良善的政見,共同去實踐遵守,認同上面的帶領,彼此監督作為以達良善,是我們制定了「規則」。

    墨攻2.jpg  

圖片來源:點這連結

〈節用〉與〈節葬〉   習慣成自然,文化風俗的形成

   我們人類過度使用資源是眾所皆知的事情,我們還很害怕以後沒有資源用了該怎麼辦,所以「節約」就可以應付浪費的問題了吧?過度浪費這問題早在墨子那個時代就有了。墨子認為消費只要達到能維持生活所需的基本水準就好了,不是要你苛刻的過日子,只要你買必要的物品,克服自己內心的刺激,避免買一些自己想要的物品。強調「以時生財」,把握時間致力生產,基礎生活維持住之後,將剩餘資產節省儲存,達到用財有餘。( 註5)

  此外,節用、節葬的提出的最主要目的是要我們反思,我們已經習以為常的風俗習慣是不是真的有助於我們的生活呢?從婚喪喜慶來看,東方文化多愛熱鬧大排場,儀式上偏向繁瑣隆重,為此我們減少了工作生產,除了不利於經濟與社會發展外,隆重儀式的龐大費用也是個負擔。畢竟從先祖一輩開始,我們就這樣生活了,自然不會多去想,我們的傳統是不是適用於我們的生活。墨子認為我們紀念應該著重心意而不是偏向形式,與其將金錢與時間花在虛有的儀式上,到不如把這金錢時間花栽有用的生產還比較有利於生活。

  墨子認為凡事都應該做到效用極大化,當你所擁有的開始使你的效用開始降低,那多出來的應該要把他提供給其他人,這樣可以提升他人的效用,也可以避免浪費。想法很像經濟學的邊際效用遞減法則,假設:你跟你的朋友一起去吃麥當勞,你吃一個漢堡就可以得到飽足感(達到最高的效用);此時如果你多吃一個漢堡,反而使你的產生噁心的感覺(效用就開始下降),那多點的漢堡就造成了浪費,此時,欲維持你最大的飽足感外,另把那多出來的漢堡給你的朋友,就可以使資源減少浪費。

〈明鬼〉與〈非命〉  前因後果,一切都是看你怎麼選擇

   墨子的宗教面,他崇尚天尊敬鬼神,但他不要人迷信,而是讓我們思想著,事出必有因,不要盲目跟從。我們祭祀鬼神,卻很少去思考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。我們相信天命,他告訴我們如果真的一切都天註定,那事後的努力也不用做了,因為你怎麼改也改變不了,所以他激勵你要改變命運,是命不是命,不是看天,而是看你怎麼去經營你自己的命。天給了你這時間,而你要怎麼去使用這個時間呢?

  我們真的很少去想想造就我們這些行為的緣由,因為我們已經習慣這些文化,所以現在有機會讓我想想,為什麼要這麼做?其實還蠻有趣的。因為你問長輩說,為什麼我們要拜神拜鬼呢?他們會跟你說因為前面的人也這麼做,大家都這麼做,所以你只要跟著做就好了。透過這個機會要去思考著,為什麼我們不去思索大家都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。墨子對祭祀的見解很妙,他說:「我們去祭祀鬼神,並不是把祭品倒在溝裡拋棄掉,而是向上求鬼神降福,向下以聯歡聚會,聯絡鄉里間的感情。假使真有鬼神,那就是把我們的父母兄姐請來共食,這不是很好的事情嗎?」(註6)此見解並沒有提出超過我們自身,是引導我們去做邏輯上的推演,不論鬼神是否真的存在,其重點在於我們要有「兼善天下」的心。

 

(4)結論

  墨子的論點涉及的範圍非常廣,經濟、社會、宗教,他提出的論點並不是因為反對而反對,是讓我們去省思,自己用自己的腦袋去想想那些習以為常的想法或習慣,是有助於我們大家嗎?大家認為對的事情就一定就是對的嗎?他所提倡的凡事貴於「義」,是要我們思考做事情必須以全體社會有利為前提才可以去做。有時我自己都停止了思考,自我感覺良好,鮮少用別的觀點看事情,思想著這些原本就存在周遭的事情,才發現自己的生活,其實是過著行屍走肉的生活。沒有人會去質疑說為什麼要這樣生活,也許有,不過很少,很少人會沒事找事做。我們都被物質生活壓得無法喘息?是這樣嗎?好像不是,我們自己讓自己的腦袋停止思考,僵化了思維,過著得過且過的生活。人心真的很脆弱也善變,如果真能做的像墨子一樣,那內心一定是剛強堅毅阿。知道人的惡劣根性,卻還是一次又一次去傳達「義」的思想。

    

墨攻3.jpg   

 圖片來源:點這連結

 

 (5)後記

   墨子所提出的論述,都蠻貼近我們平常生活,想法並不過時不適用。可惜學校大多只選〈兼愛〉、非攻〉來讓我們認識這位思想家。其實他的經濟、社會與宗教觀點也值得我們去探討。不過市面上的書籍也鮮少以他為主論。在此推薦大家可以去尋找墨子的相關書籍來研究,會得到許多新的想法。此外,也可以觀賞「墨攻」這部電影,雖然並沒有講得非常的詳細而有點偏向愛情,可以藉由這部電影觀賞帥哥,大家可以輕鬆的了解墨家思想。

(6)自己需要學習

  此篇是讀書心得100篇的第一篇,很高興自己終於踏出第一步。透過這本書,發現自己有些想法跟墨子是蠻雷同的,一直以為自己的想法不同於他人,果然是自以為是阿,早在幾千年前就有人提出相同的見解。墨子的這句話更激勵著我,他說:「當今天下的君子撰寫文章、發表言論,並不是要使他們的喉嚨舌頭勞苦、使他們的口吻快利,實在是衷心想對他們的國家鄉里人民和政治有所貢獻。(註7)這句話使我了解到我也可以藉由寫文章、發表自己的想法盡自己對社會的一份心。不過,自己還需要向墨子學習堅強的內心,以及培養自己使用簡單譬喻讓聽者通曉的說話技巧,希望有一天可以有自信的闡述自己的想法給他人。

 


註1:出於《墨子,救世的苦行者》,頁22。

註2:出於《墨子,救世的苦行者》,頁60。

註3:出於《墨子,救世的苦行者》,選擇兼愛的朋友,頁172。

註4:出於《墨子,救世的苦行者》,國家的起源,頁231。

註5:出於《墨子,救世的苦行者》,以時生財,頁260。

註6:出於《墨子,救世的苦行者》,祭祀的功能,頁320。

註7:出於《墨子,救世的苦行者》,勤力的哲學,頁334。

詳細原文對照可以參考這網站:http://ctext.org/mozi/zh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Tory 的頭像
    Tory

    給我一個大笑臉

    Tor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