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向萬民傳福音
(1)閱讀動機
筆者看了電影《沉默》,才對於「迫害」一詞有深刻的印象。電影內容主要是描述葡萄牙神父到日本傳教,受到日本幕府打壓,不能信奉西方宗教。對於日本異教者,採取踏繪以表徵對信仰的驗證。進階是以穴掉酷刑,造成受刑人身心靈上的壓迫,強迫異教者放棄原本的信仰。更甚是直接被砍殺,或其他慘忍的方式殉教。其中最關鍵的探討是,在身心靈都受到痛苦的創傷下,如何堅定信仰。電影內的神父,就遇到了這樣的選擇,他大可以選擇光榮的殉教,絕對不向迫害者屈服;另個是,為了更多需要的人們,背負叛教的罵名,仍然保持對信仰的忠誠。
由於《沉默》的啟發,內心極度想與朋友分享自己的看見,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去看這部電影。朋友則回覆我說,對於《沉默》所要探討的議題,我可以閱讀盧俊義牧師所寫的《信仰是在艱困中茁壯成長》,書中有些篇幅有說到我們在面對苦難時的諸多疑問,如:如果上帝是愛,他為什麼會讓基督徒受苦?
《沉默》內一直圍繞一個核心疑問:我禱告,卻感到迷失;我禱告,而祢卻沉默不語。
盧俊義牧師閱讀《沉默》
上帝並不是靜默不語,而是和受難者一起受難。
沒有經歷過苦難,就不會有榮耀的冠冕。
圖片來源:信仰是在艱困中茁壯成長書封面
(2)內容簡介
真實的基督教信仰是在艱困的環境中茁壯成長;相對的,信仰往往是在舒適且安逸的環境中逐漸枯萎。(註1)
2017年盧俊義牧師在受難週寫下這本書,各選錄了幾處經文探討門徒需具備的信心,與可能遭遇的情況,共計有十篇。
馬太福音十章,記載耶穌差派門徒出去傳福音時,可能會遇到的迫害。
路加福音十四章,若要跟從耶穌,必須要有「背起自己的十字架」的心志。
使徒行傳八章及十一章,記載教會受到迫害,信徒分散各處,並沒有隱藏自己是耶穌信徒的身分,反到是在避難之地將福音傳揚了開。
使徒行傳十九章,保羅在以弗所傳福音時,因擋人財路,引發該城居民暴動。
希伯來書十、十一章,記述近代教會信徒受到迫害的情景。
最後,以約伯記一章與三章的經文,為什麼上帝允許撒旦去攻擊他忠實的僕人約伯?上帝這樣做對嗎?
作主門徒並不容易,不會一直一帆風順,有的只有等待你能跨得過去的考驗。
(3)我所看到的感動
活在便利環境的現代,不用因物致貧乏困擾,取而代之的卻是心靈上的乏饋。
我們可以上網購物,離家不到五分鐘的地方有便利商店,3C產品出了新款即刻淘汰,休閒娛樂滿天飛舞,多到選擇困難。
但
在這豐饒的生活底下,信仰,一不小心就成為了形式。
信仰是需要活出來的,書中說到耶穌提醒門徒出去傳福音時要,
記得「要像蛇一樣機警,像鴿子一樣溫馴」。(註2)
耶穌提醒門徒,是要他們在進入處處都是豺狼的環境中,必須特別注意那些隨時想要陷害他們的人,或是想誘惑他們離棄上帝救恩的人。相對的,耶穌也要他們隨時保持心地純潔,不可有害人的念頭。因為有這種念頭的人,等於是在羞辱福音的意義。
筆者看到這一段,想起小心魔鬼很聰明,每當遭遇到受挫的狀況,魔鬼一句耳語就容易讓人作出背棄神的決定。你看,耶穌說了,我們必須要隨時保持警醒。體恤他人的軟弱,不住的禱告。就算他人說出來的話語是如刀劍,讓你的心靈受到影響,就很容易產生情緒的牽動,做出一些衝動的表現。筆者也意識到情緒對自身的影響,但要有良善的回應並不容易,必須放下自己的成見,耐心的處理當前的狀況。出於神的,神必成全。必須要有對神的信心才對。(書中道,絕對的信心!)
圖片出處:Silence Movie Facebook
跟隨耶穌必須放下一切。
書中除了提到《沉默》內,葡萄牙神父到日本宣教的困難外,也說到早期宣教士來台灣宣教的狀況,相較於現在的我們,實在是無法比較。試想在迫害的環境當中,要如何堅定著信仰?記得筆者剛信主沒多久有聽到教會年輕人說,對於信仰他們只認為是到教會參加party跟朋友寒暄,也不太清楚奉獻的涵義是什麼?只知道要給錢就對了!當下筆者聽到實在覺得難過,但卻不意外,因為我們身處在信仰自由的環境,很多時候信仰就被娛樂化。
跟我說有宣教士到創起地區幫助當地的人,或是到中東傳福音,特別覺得在外的宣教辛苦,也是透過媒體以及其他資訊得知,原來信仰是要放下原本的一切,與家人、熟悉的環境、財寶,真的只有信仰真實的活在身上才能體會到。(有的時候家人不太知道你為何這麼堅持做這事情。畢竟人都需要他人的認同感,所以才有這情況的掙扎!)
筆者印象深刻范鳳龍醫生的禱告:「慈愛的天主,我的生命是祢賞賜的,我的才能也事祢給的,求祢幫助我永遠記得對祢許下的願,要把一生當作奉獻獻給祢,來救治需要幫助的病人。」(註3)
我嘴上說著信仰被娛樂化,好像表現出我高人一等的感覺。這種感覺才是最不應該有的。年輕時候的我,期許有像醫生的奉獻精神,如上帝真給我這機會,我能像范鳳龍醫生一樣這麼有信心嗎?
圖片出處:Silence Movie Facebook
你們是世界的光(註6)
盧牧師提到約伯記,其中最重要的討論重點,不是上帝知道人有苦難卻沒有回答,也不是為什麼上帝允許撒旦去試探義人約伯,而是我們人的心裡都存在著得到「報償」,希望自己做的事情會有回報。但就如書中所說,如果信仰真實的話,根本就不需要上帝給予任何的回報。而必定有更多的人如約伯一樣,是「無辜受難」者。就是因為「報償」的想法,讓我們的信仰不是依靠上帝,是希望得到回饋,這樣的信仰是有瑕疵的。
如:想從家人身上得到親情、朋友身上得到友情、心愛人身上得到愛情,我們總是希望得與回報。可是愛是無利可圖的,筆者認同書中所說,也忽略了對於這信仰的真實內涵,一直在等與回報。
對於苦難的回應,約伯已經做了最好的註解,因為即使生命在最痛苦中,他對生命還是存著希望。耶穌就是那生命之光,跟從他的人,會得著生命的光,絕不在黑暗裡走。所以光也該照在人面前,讓他們看見。
(4)結論
現在能得到的便利性,都靠先前的人所辛苦來的,連自由的信仰也是。真實的信仰是幫助我們的生命做反省。(註4)如盧牧師所說 ,我們現在傳福音實在是一件很「輕易」的事,不會遇到生命上的威脅,在這樣的環境下,成功的傳福音也真的沒什麼好誇口的。(註5)實在是在提醒著我們,信仰切勿只成為一個形式,要活出生命。雖然我們每個人會遭遇的情況不同,上帝給每個人要學習的功課也不同,真的要保持謙卑的心,去幫助他人。信仰是在艱困中茁壯成長,成長的持續維持也需要正確的養分供給。上帝要門徒成為世界的光,因為生命之光會帶領著我們不在黑暗當中。
(5)後記
此書每一章節後面有經文默想與代禱事項,盧牧師針對挑選出來的經文有說明整個脈絡。建議研讀約伯記時可參考盧牧師對於約伯記的看見,回到生命的本質,我空手出生,也空手回去...上帝賞賜的,上帝又收回。總覺得跟老莊思想有一點像。最後特別記念在各地辛苦生活的信仰者,願大家都活出上帝給的生命之光。
另推薦探討《沉默》作品相關書籍,沉默之後、沉默的回聲 。
(6)自己需要學習
此篇是讀書心得100篇的第十一篇,度過人生的幾分之幾了。雖然說長不長,說短還蠻短的。生活總是會遇到一些無法理解的事情,不太知道對方為什麼會這麼不替他人著想,只為自己的利益為前提,逃避或是佔便宜。也常對上帝說,為什麼明知道人有這麼多缺點,但仍要造這樣的物種,只要遭遇到筆者無法理解的情況,都會這樣質問著上帝,為什麼是我要遭遇這樣的狀況?聖經裡面有一人物名叫約伯,他是一位很好的見證,他是個義人,但上帝卻讓他接受撒旦的試驗,上帝早就知道,我們人就是這樣的吧!人就是要放下自己的驕傲,全然交給神,這是多麼大的信心阿。
註1: 出於《信仰是在艱困中茁壯成長》,頁5-6。
註2:出於《信仰是在艱困中茁壯成長》,頁17-18。
註3:出於《信仰是在艱困中茁壯成長》,頁60。
註4:出於《信仰是在艱困中茁壯成長》,頁99。
註5:出於《信仰是在艱困中茁壯成長》,頁119。
註6:出於《信仰是在艱困中茁壯成長》,頁167、頁172、頁178頁、198。